沙漠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草莽之辈 > 第一百二十八章:最后的努力

第一百二十八章:最后的努力

贤王也顾不上嫌这嫌那了,缓了缓发麻的腿,就伸手向前一拖,扶起枯瘦的老巫觋,劝慰道:

    “不就是再打上一次吗,巫觋放心,今日十五,是月盛日。”

    “习俗,月盛则攻战。在月色的照耀下,士卒们想必能鼓起余勇,奋力一搏,一举将汉人消灭。”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很想说要是没攻下来怎么办,要不要继续攻直到攻下来为之,但老巫觋知道右贤王现在只是在做样子,对自己的容忍已经快到极限了。

    如果自己还不长眼色,继续倚老卖老,那结果不是鸡飞蛋打,贤王当场翻脸;就是强自忍耐,记小本本事后算账。

    “唉。”

    老巫觋也只好叹了口气,挣开右贤王那没什么诚意,几乎是在虚扶的手,后退几步,深深弯腰,说出了和一众拍马贵人一样的话:

    “我王,英明。”

    夕阳的余晖照耀下,老巫觋那枯瘦的身影莫名的悲哀起来。

    夜半,月圆时分……

    “咚咚,咚咚。”

    右贤王带着一众贵人哼哧哼哧地骑马绕行已经排列完毕的士卒一圈,最终停在军阵前方的一处山坡上。

    要是停在正前方,被乌泱泱涌上来的匈奴士卒踩死那就好笑了。

    “匈奴的勇士们!”

    看着面前这三千精挑细选,战斗意识还能保障的士卒,右贤王的胖脸上充满了严肃,胖手指着静静悬挂在天边的弦月,开始了战前动员:

    “伟大的撑犁孤涂在天穹上注视着你们,唯有汉人的头颅才能洗刷之前战败的耻辱,去吧!”

    “咚咚。”

    右贤王的喊话刚结束,全副武装,连马都穿上了全军最好马凯(皮质)的浓眉贵人持着长矛,嘟噜着还长一张脸驱马从一众贵人中走出。

    目光扫过眼前的三千精锐,浓眉贵人举起长矛,怒吼一声:

    “都跟我冲!”

    “嗷嗷。”

    在柔和月光的照耀下,一众匈奴士卒喊着无意义的吼声,右手打着刀铤/盾牌,左手打着火把,嘶吼这向被月光照亮的谷口发动冲击。

    月盛buff加持,全体士气up↑,

    (都是步卒,骑着马的只有浓眉贵人一人,夜间骑马本身就不正常)

    与此同时,谷口……

    “蹬蹬,曲长,匈奴人来了!”

    一位望风蹬蹬几步从望风的高处跳下,小跑着来到韩延年面前汇报敌情。

    虽然早就被告知夜间若是月盛之时,匈奴人很可能来进攻,但真的感受到三千精锐扑面而来的气势,望风士卒还是掩饰不住话语中的惊惶之色。

    “不要慌,匈奴人来犯也不是一次两次了,和这次人数差不多的咱们也不是没遭遇过。”

    慌乱是会传染的,韩延年俯下身感受了一番地面的震颤,随口安慰了望风士卒一句,就借着月光看向周围聚拢的士卒,低声问道:

    “让你们挖的坑,都挖好了吗?”

    “曲长放心,一个个都是碗口大的陷马坑,里面放好了削尖的木刺,足足有数百个,保准让来犯的匈奴人狠狠吃一个瘪!”

    说起自己的劳动成果,摸着黑挥镐一个多时辰,累得双手发颤的士卒们话语中充满了骄傲。

    “好,我们撤。”

    双眼在漆黑的夜中闪着光亮,韩延年再次踮起脚看了看谷外那团正在逼近的火团,挥了挥手,招呼士卒向身后的山坡处退去。

    半刻后……

    “咚咚咔嚓。”

    疾驰在最前方的浓眉贵人突然马失前蹄,一蹄踩空。

    “唏律律,啊。”

    只听马蹄一声脆响,马儿哀鸣一声,赶出来了地向前倒去,马上的人也被打着滚掀翻出去,嘭的一声,重重地砸在地上。

    “……”

    看到这一幕,后方杀气腾腾的三千精锐脚步声为之一顿。

    未战先折大将,出师大不利啊。

    “嘶,我没事。”

    还好,立志倒右的浓眉贵人命够硬,并没有如贵人一号、心腹一号那样立毙倒地,他摸着黑从地上爬了起来,一瘸一拐地回到士卒身前,借助火把的亮光看向漆黑的谷口,咬牙道:

    “继续冲。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野蛮“战胜”文明的说法,是由中行说这个“大名鼎鼎”的二五仔提出来的,

    [初,匈奴好汉缯絮食物,中行说曰:“匈奴人众不能当汉之一郡,然所以强者,以衣食异,无仰于汉也。

    今单于变俗好汉物,汉物不过什二,则匈奴尽归于汉矣。

    其得汉缯絮,以驰草棘中,衣裤皆裂敝,以示不如旃裘之完善也。得汉食物皆去之,以示不如湩酪之便美也。”

    于是说教单于左右疏记,以计课其人众畜物。]

    在文明没有强大到一定地步之前,保持自身的野蛮,确实是一条战胜文明的方法。

    至于游牧民族明知野蛮更为“强大”,为什么它们要主动汉化,让自己从野蛮变成文明这点,如果难以理解的话,请看后世的辽、清。

    尤其是我大清,入关后捧衍圣,祭孔子,尊儒这么一套连环拳打下来,那些投奔过去的二五仔是腰杆硬了,底气足了,如果一开始还有些不好意思,那之后就有些“我大清才是正统”,“取代大明乃是天命所归”的意思。

    当然,说到底,明和清都是吃人的封建王朝,没有谁“高贵”,谁“低贱”的说法,只不过是大清被骂的久了,也的确不干人事,名声早就臭了,这才显得低人一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