沙漠小说网 > 历史小说 > 侯门庶子 > 第三百七十四章 其中深意

第三百七十四章 其中深意

   将这些人的名字记下,贺元盛已经准备,在夏税征收完毕,提升这些人的官职。

    不过推行新政的地方,数量不多,大部分府县,进展速度很慢。

    尤其是长江以南,进展速度之缓慢,简直让人瞠目结舌。

    有些地方,在得到朝廷政令之后,整整十余天,都没有任何动作。

    还有些官员,直接辞官,摆明了要撂挑子。

    这让贺元盛的心中,有很大的火气,却必须忍下来。

    因此时机不到,能用的人才,还没完全培养出来,必须要等一等。

    反正新政的推行,不是一两天的事,贺元盛等得起。

    贺元盛忙着推行新政的时候,一南一北两场战事,也将要爆发。

    河南,洛阳,此时已是风声鹤唳。

    总兵衙门内,所有官员,汇聚一堂,颇有一种人心惶惶的样子。

    “刘总兵,朝廷大军将至,我们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河南巡抚张怀,开口询问,脸上是一片愁容。

    “怕什么,实在不行,我们退守潼关!”

    刘德安冷冷的说道,只是语气之中,带着几分担心。

    自从有了割据一方,争夺天下的想法后,刘德安一直在向西发展,已经占据了小半个陕西,所以有了一条退路。

    “退守潼关!”

    这个回答,让张怀脸色一苦,就是其余官员,也露出不愿之色。

    退守潼关,意味着放弃整个河南,日后这些人,只能在陕西苟延残喘。

    而如今的陕西,旱灾严重,人丁凋零,甚至长安以北,可谓是千里无人烟,官员们自然不愿去那受苦。

    “总兵大人,是否派人前往南京,跟朝廷谈一谈!”

    这时,洛阳知府,仗着胆子提出意见。

    “哼!”

    谁知刘德安冷哼一声,干脆的道:“谈什么谈,难道你想投降!”

    “卑职不敢!”

    洛阳知府吓得一打哆嗦,然后不再多言。

    其实元朝大败以后,刘德安就上了奏本,想要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。

    可他的奏本,犹如石沉大海,半点回应都没有。

    等到山东的局势稳定,李宗廷直接率领十几万大军,一路西进,直扑郑州。

    郑州是军事重镇,由刘德安的心腹将领镇守,可李宗廷到了之后,此人立刻开城投降,不做任何抵抗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洛阳自然是风声鹤唳,所有人都明白,覆灭在即,全都有了投降之意。

    可刘德安是罪魁祸首,他知道,一旦投降,别人也许有条生路,可他定然会被清算,这才强撑着,与朝廷对抗。

    不过刘德安想放手一搏,其余人却不这么想,只是没有人敢公开反对罢了,毕竟洛阳还是他的天下。

    郑州城,李宗廷正在看着河南西部的地图,思考者要如何进军。

    正在这时,其子李成思,走了进来。

    “父帅,城内的局势,已经稳定下来!”

    虽然郑州城,没有经历战火,可大军入城,还是有些慌乱,所以李宗廷派了李成思来安稳局势。

    “稳定就好!”

    顿了顿,继续开口:“再过两天,大军继续西进,直扑洛阳,然后兵分三路,荡平所有叛逆!”

    这番话,说的是信心十足,不过其中,却带着一丝杀意。

    “河南之乱,不日可平,不过儿子有一点不解。”

    接着话锋一转:“以眼下的局势,朝廷只要下旨,就可以兵不血刃的收复河南,长宁侯为何一定要用兵呢?”

    李成思的话一说完,李宗廷微微一笑,开口道:“若是下旨招抚,虽然能解决问题,却会留下些隐患,所以长宁侯才坚持用兵,想要一劳永逸。”

    此言一出,李成思更加不解,再次开口询问:“就算有些隐患,可朝廷兵威正盛,只要徐徐图之,不用一年,就可以彻底稳定局势。”

    在李成思看来,只要刘德安等人投降,朝廷有都是手段,可以收拾他们,根本没必要用兵。

    “这就跟朝廷推行的新政有关了!”

    河南的士绅阶级,根深蒂固,使用武力平定叛乱,就可以以此为借口,清算大量士绅,减少新政的阻力。

    正是明白贺元盛的想法,李宗廷才毫不犹豫的挥师西进,彻底铲除叛乱。

    毕竟使用武力,才能长治久安,否则的话,定会麻烦不断。

    因为朝廷一旦下旨招抚,对降臣的处置,就不好办了,若是太过苛刻,就会给人一种,出尔反尔、过河拆桥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原来是为了新政!”

    李成思总算明白了其中深意,不由得叹了口气,暗自想到,自己还是稚嫩的很呐……

    本文来源: